首頁 English

基礎漁業資訊

評估單位(UoA) 說明
目標物種(俗名與學名) 學名:Illex argentinus
俗名:阿根廷魷
漁業地點 西南大西洋公海及福克蘭群島漁業執照B之授權作業水域
漁具種類 滾鉤擬餌釣(jigging)
捕撈量(重量) 2020年約28,337公噸
2021年約70,459公噸
船舶種類與大小 大型遠洋魷釣船
登記FIP之船舶數量 83艘
管理機關 臺灣-漁業署
福克蘭群島-自然資源局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魷漁業主要作業漁場在西南大西洋的巴西洋流與福克蘭洋流之間水域,作業目標魚種為阿根廷魷(Illex argentinus),但有時會混獲少量的七星魷(Martialia hyadesi)。西南大西洋之阿根廷魷的漁期為每年12月初至隔年8月中結束,每年1、2月時可在南緯45~46度之間開始發現阿根廷魷群集,同時該族群會逐漸向東南移動至福克蘭群島專屬經濟水域(EEZ),並於5月至6月開始漸漸往西北移出福克蘭群島EEZ。本UoA漁船的作業模式即是依據該物種的洄游情形而產生,於每年1月左右自臺灣出發至西南大西洋漁場,並與福克蘭群島進行合作,以進入其授權水域作業(如圖一)。有些漁船會在進入福克蘭群島合作前先到公海作業。福克蘭群島合作時間大多落在2月至6月,時間長短視漁船作業及漁況情形會進行微調,一般而言,漁船大多會於5、6月陸續離開漁場返回臺灣,抵台時間約在6、7月。

福克蘭群島授權作業區域
圖一 福克蘭群島漁船授權作業區域

捕捉魷魚或頭足類的漁法種類多元,包括手釣、曳繩釣、拖網及流刺網等,但此UoA漁船作業則是利用自動魷釣機來進行捕撈。魷釣機漁法是根據魷魚日週垂直洄游及趨光性等特性所發展出之漁法,使用該漁法之漁船大多為大型漁船,船艏會裝設傘錨(Sea Anchor),船艉會裝設後縱帆(Spanker),船身左右舷各裝設一排集魚燈與電動魷釣機。作業時間在日落後,漁船在抵達作業位置時會先將主機熄火,將傘錨拋入海中並揚起後縱帆以穩定船身,之後開啟集魚燈集魚,魚群在入夜後會被燈火大量吸引至船邊, 此時便啟動魷釣機作業至隔日清晨。自動魷釣機是以一對捲輪、釣線,以及一控制主機所組成,釣線長度約200~300公尺,釣線設置數個無倒鉤擬餌(Barbless lures),每一釣線可節附12~40個擬餌釣鉤,釣線再沿著突出船舷之網檯以滾輪投入海中,誘捕魷魚上鉤隨釣線上揚後而落入網台。

英國及阿根廷於1990年至2005年間曾組織南大西洋漁業委員會(South Atlantic Fisheries Commission, SAFC)管理魷漁業,該委員會會依據會員提供之資訊進行科學調查,再根據評估結果設定魷魚的捕撈限制管理,然而該組織在阿根廷退出後,導致相關聯合科學調查停擺,以致無法進一步取得基礎科學資訊作為管理依據。故西南大西洋魷漁業目前是由船旗國及沿海國依其權限進行管理,並未受其他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的規範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