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English

漁業改進計畫緣起

  

隨著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環境議題,為減緩海洋漁業資源枯竭及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衝擊,消費者逐漸開始關心自己所購買的水產品是否會對海洋或環境永續造成傷害,進而主動尋求來自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漁業產品。為因應消費市場的需求,國際間開始努力尋求各種解決方法,減緩與改善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例如管理措施的制訂、漁獲配額的限制及漁業生態標章驗證等,其中又以生態標章驗證為近年來最熱門使用的方法。

所謂生態標章是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永續漁業措施,其驗證標準與驗證執行皆非由政府機構執行,而是由民間第三方驗證單位,依據國際知名且可信賴的生態標章組織制定的標準,對自願參加驗證漁業的生產環境及方式的進行評估。一旦漁業通過驗證,其所生產的水產品即可在包裝上標貼生態標章,證明該等水產品是透過永續及對環境友善的方式生產,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得以辨識該等商品的來源,以支持符合永續標準的水產品。

目前國際上較為人知的海洋生態標章包括海豚安全(Dolphin safe)、海洋之友(Friends of the Sea)及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等。雖然這些生態標章在市場上知名度較高,對消費者而言也較為熟悉,但生態標章的驗證標準也較為嚴格,加上驗證費用也較高,不見得適用於各種不同型態的捕撈漁業。導致許多有意邁向永續發展的漁業,因為本身條件限制或無法負擔驗證成本等現實因素,難以順利取得生態標章的驗證資格。

近年來為了鼓勵各種不同型態的捕撈漁業均能以永續經營的理念進行作業,國際上逐漸發展出「漁業改進計畫(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方案,讓所有有意願邁向永續經營的漁業,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改善各自的漁業,以期達到永續漁業的目標。

漁業改進計畫

為輔助對生態標章有興趣但尚不具申請生態標章驗證資格的漁業,即誕生漁業改進計畫(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 FIP)的概念。FIP的目的在於透過所有與參與漁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捕撈漁業資源的漁民、購買漁獲物的中盤商、包裝及處理漁獲原料的加工廠、輸銷漁獲的(進出口)貿易商、漁產品零售商、餐廳、食品供應商、非政府組織及漁業主管機關等,共同努力以邁向永續漁業。

跟前述生態標章相似,FIP也是由民間發起,依循MSC水產驗證標準,透過由下而上的對產業的運作方式產生影響,推動漁業逐步走向MSC驗證。目前國際上大多數的FIP皆登錄在由FishChoice公司管理的「FisheryProgress」網站上,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全球FIP統一查詢平台,並由FishChoice監督各個FIP的改進進度。

如何建立漁業改進計畫

在發起FIP之前,漁業必須先決定要進行基礎(Basic)FIP或是完整(Comprehensive)FIP。兩者間最大的差異之處,在於完整FIP必須依循MSC驗證標準,由經MSC認證的技術專家對漁業進行預先評估(pre-assessment)後產出工作計畫,並且規定每3年必須由MSC技術專家進行改進審核;基礎FIP則可由漁業自行決定改進目標,在進行預先評估時亦不須有MSC技術專家參與。詳細差異如下表:

 

基礎 FIP

完整FIP

範圍

FIP基於MSC標準,自行完成一系列之必要評估與建立範圍文件,指出相關挑戰。前述評估至少需對應MSC3項標準原則,並將評估結果與建立之範圍文件公開。

FIP與通過認證之MSC驗證機構接洽,完成預先評估,建立範圍文件(scoping documents)與工作計畫,並將評估結果與建立之文件公開。

目標

FIP決定漁業達成特定之環境目標與時程,且循MSC標準改善其表現。

FIP決定漁業達成特定之環境目標與時程,旨在完全遵從MSC標準與具備通過MSC驗證之能力,且依MSC標準改善其表現。

FIP進度檢視

鼓勵基礎FIPMSC標準,進行獨立之現地改善績效評估。

完整FIP 必須每3年安排MSC驗證機構進行循MSC標準之獨立改善績效評估。


在漁業決定要發起FIP後,執行進程共分為6個階段:

第0階段:定位
倘某一漁業要建立FIP,首先必須定義FIP涵蓋的是哪個漁業,包含哪些目標魚種;以及參與在漁業當中的利益相關者有哪些,通常包含漁民、船東、漁民團體(漁會)、流通鏈(貿易商、冷凍廠等)、政府機構等。

第1階段:發展
FIP開始進行預先評估,研究漁業對資源狀態的影響,及對混獲物種、瀕危或保育物種、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完成預先評估後,FIP應建立一份工作計畫,針對在預先評估中發現的問題,設定改進目標與改進時程。詳細內容如下表:

工作項目

內容

評估漁業環境表現

l   基礎FIP:基於MSC3項評估項目(PI)進行評估,指出漁業所面臨之環境相關挑戰與改善空間。

鼓勵但非強制基礎 FIP將所有MSC驗證項目皆納入評估內,乃至於直接進行預先評估以便未來升級為完整 FIP

l   完整 FIP :透過經認證之驗證機構依完整的MSC標準進行MSC之預先評估,探究漁業是否滿足MSC標準要求。

此外,鼓勵所有FIP採用社會責任評估工具(SRAT),進行漁業之社會與人權風險評估。

建立範圍文件

依前項評估結果建立範圍文件且指出未來改進策略,並應公開可得。

完整 FIP 之範圍文件應通過驗證機構之檢視。

指出利益相關者與接洽程序

指出與FIP有關之利益相關者,決定將何者納入FIP(政府機構、產業、NGO及科學家)。

鼓勵FIP透明化利益相關者之參與程序;鼓勵FIP在本階段與其他相似漁業之FIP合作。


第2階段:發起
FIP確立前面階段所需達成的目標,並通過足以支持改進行動的FIP執行預算,再將預先評估、工作計畫登載於FisheryProgress網站後正式上線。詳細內容如下表:

工作項目

內容

確認計畫參與者

建立FIP參與者名單,並由各方參與者簽署合作備忘錄。

計畫參與者會議

FIP參與者進行面對面工作會議並決定作業方向。

發展工作計畫

基於環境評估、範圍文件與利益相關者之建議,FIP於此發展工作計畫(完整 FIP 之工作計畫應經驗證機構檢視)。工作計畫應包含:

l   目標:

²  基礎 FIP目標為基於評估欲改善特定項目,以強化漁業對MSC部分標準之遵從。

²  完整 FIP 目標為漁業基於評估與MSC標準,全面改善所有未遵從項目,以求漁業具備可通過MSC驗證之能力。

l   行動列表:欲達成前述目標所需採取之行動細節。

l   負責FIP之單位:負責進行前述行動之組織或個人。

l   時程:建議建立5年期(或以下)之計畫。

l   預算表,包含主要花費與經費來源,並逐年更新。

工作計畫需每年更新並公開;預算表須經FIP會議通過,惟預算無須公開。


第3階段:執行
此階段FIP目標為改進工作計畫中指出的項目,並每6個月向FisheryProgress報告進度,完整FIP每3年另須進行改進審核。詳細內容如下表:

工作項目

內容

執行工作計畫中之活動及/或任務

執行工作計畫。

追蹤與回報進度

FIP6個月回報工作計畫執行進度,每12個月更新一次FIP之評等並由Fisheryprogress檢視。

完整 FIP3年須安排由MSC之驗證機構進行複驗。

必要時改正執行方向

倘發現無法在時程內達成工作項目,FIP應檢附原因與改善措施。


第4階段:漁業作業或管理的改進
在執行工作計畫後,向FisheryProgress展現漁業的作業或管理上確實有所改變。

第5階段:實際的改變
漁業作業與管理的改進目標在於促進漁業資源永續利用與生態保育,本階段目標即在FIP進行中,看到人類行為改變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另須強調,前述之各個階段並非線性發展,FIP在開始進行階段3後,會持續在3、4、5間迴圈,直到FIP完成或無進展停止執行階段3的工作進度報告為止。

漁業改進計畫之評分

FIP之進展評估以A至E區分為5級,包含高度進展(A)、良好進展(B)、近期有部份進展(C)、曾有部分進展(D)、可忽視之進展(E)。FIP之進度評分原則如下圖所示 :
msc

前述評分系統詳細說明如下:
‧A級,高度進展(Advanced Progress):過去的12個月內滿足階段4或5成果之完整 FIP 。
‧B級,良好進展(Good Progress):過去12個月內滿足階段4或5之基礎FIP。
‧C級,近期有部分進展(Some Recent Progress):
FIP已滿足階段4或5成果逾12(但少於24)個月,且過去6個月已回報一項階段3活動;
FIP執行未滿12個月且尚未達階段4或5,但在前12個月已回報一項階段3活動。
‧D級,曾有部分進展(Some Past Progress):
FIP滿足階段4或5成果逾12(但少於24)個月,但過去6個月內無發表階段3之進展;
FIP近期階段4或5之成果已逾24(但少於36)個月,且近6個月已回報階段3進展;
FIP已執行12個月但未滿36個月且從未達階段4或5,且近6個月已回報階段3活動。
‧E級,可忽視之進展(Negligible Progress):
FIP近期階段4或5之成果已逾24(但未滿36)個月,且近6個月未回報階段3活動;
FIP執行未滿12個月,但近12個月未回報階段3之活動;
FIP已執行12至36個月,從未回報階段4或5之進展,且過去6個月尚未回報階段3之活動。
‧不活躍(Inactive):
FIP近期階段4或5之成果已逾36個月;
FIP已執行超過36個月,但從未回報階段4或5之成果。